灼玉双手似木头做的愣愣杵在他身侧,她的气息滞了一息,而后似木雕有了生机,亦用力地回抱住他。
“容濯!”
竟被这么多日,她终于放任沉重的心绪随眼泪一道释放出来,像一个孩子不讲仪态地嚎啕大哭。
“你来了,你终于来了……”
和四年前她在船上抱住他时一样的话,隔了四年,再次听到这样的话,容濯心头涌出酸涩。
是啊,他终于来了。
他终于有一次及时赶来了。
容濯更用力地拥住灼玉,将她揉入怀中,脸深埋入她的发间。
即便她因多日的逃亡蓬头垢面,从头至脚被水泡得湿漉漉,但他仍不知满足地汲取着属于妹妹的气息。
这才真是总算活了过来。
“嗯,我来了。”
阿蓁,灼灼,妹妹。他在心里过了一遍所有属于她的称呼,但一时竟也不知唤出哪个更自然。
最终只说:“走,我们回家。”
时光就此停住。
兵士们守在外面默不出声,他们无言地相拥,不知今夕何夕。
许久后容濯松开灼玉,稳稳拖着她腰肢,另一只手替她擦拭去满脸的泪和水,无比轻柔。
“还想哭么?”
若不忙着哭的话,他想吻她。
灼玉的确还很想哭,她心中淤积太多情绪,但还有更多的事情要问,没到肆意宣泄的时候。
然而看到容濯落在她唇角晦暗黏着的目光,他轻揉过她唇角的指腹力度也温柔诱人。
突然间,灼玉竟忘了要哭的事,也忘了要追问的事。
她呆滞而紧张地单腿立着,唇不自觉轻抿,似乎某种暗示。
容濯缓缓低头。
灼玉也不由自主地抬头,两个早已做尽亲密之事的人,此刻却像对情窦初开、生涩的少年少女。
唇试探着、试探着彼此轻贴。
再生涩地厮磨、辗转。
探入彼此……
“阿蓁!殿下!”
破屋外风风火火地闯入一道高大的身影和声音。
另一道稍微稳重的声音紧随其后:“公子铎,灼玉和殿下,恐怕还不大方便,不如等等——”
靳逐的声音被容铎震惊万分的声音彻底覆盖住了。
“你们两个在干什么?!”
容濯和灼玉双双停住,方彼此贴上的唇分了开。
灼玉手背捂着嘴,像偷腥被抓到的狸奴低头不吱声。
容濯扶着她腰肢,一手拢成拳抵唇清了清喑哑的嗓子,头也不回,道貌岸然地回应了容铎。
“看不出么?在接吻。”-
直到大军押着俘虏往当城方向而去,容铎仍不敢置信:“我以为流言是流言,你不顾一切来救阿蓁是因兄妹之谊,哪知……”
他们竟然来真的!
靳逐无言以对。
他忍不住想问一问容铎,好歹曾是二人的长兄,他哪看出来这两人之间还有清白可言?
光是太子殿下看灼玉那柔情得能掐出水的眼神就不清白!
长兄一惊一乍仿佛他们干了天大的事,灼玉闷着头坐在角落里不说话,即便不回头,她也能感觉到容濯望着她的目光。
她端起茶抿了口,不慎呛得自己治咳嗽,容濯轻笑着替她轻顺后背,柔声道:“慢一些饮。”
他温柔地伸出手,打算替她擦拭嘴角茶渍,毫不掩饰宠溺。
灼玉窘迫避开。
身侧还有另外两位兄长在旁观,容铎是亲兄长,靳逐虽非亲兄长但情谊深厚,唯独容濯又是兄长又是情人,混在这其中不伦不类的。
她不敢看他,扭头看靳逐:“左谷蠡王如何被左大将重伤,你们又如何拿住左大将的?”
靳逐和容铎果然被战事吸引了去,回忆起这两日的经过。
容铎先道:“父王豁出老脸同陛下请旨,又从赵国调了八千人马,让我赶来相助,正好赶上殿下和靳校尉要冒险以身为饵!”
靳逐接上话:“殿下担从灼玉和缙云缙武带回的消息推断匈奴单于大抵会让左大将与左谷蠡王相互制衡,决定将计就计、以身为饵。”
他们用容凌之死策反贾钟,让贾钟给左谷蠡王传信,为了让对方相信,容濯甚至以身为饵。左谷蠡王为了抢功果然快马加鞭带兵赶来,因是私自行动,他只带了五千人,一万兵马奋力一战亦有胜算。
灼玉颔首:“此人是左贤王心腹,在王庭颇有威望,俘虏此人足够与匈奴谈条件,扬我国威。但我听说左大将也来了?我们只有一万三千兵马,左谷蠡王五千强兵就够难对付了,左大将还带了一万竟兵,同时对付两方恐怕不易。”
靳逐刚要解释,容濯手指叩了桌案几下,慢悠悠地接话,夺去了灼玉的目光:“因而我们改了策略,寻了个身形容貌皆几分像我的影卫,假装皇太子已被左谷蠡王俘虏,再派人挑拨。长兄带兵扰得两方人内斗,左大将果然对左谷蠡王发难,靳逐则埋伏待他们两败俱伤时出手。”
最后左谷蠡王被容铎打伤,但却被部将救走了。
左大将则被靳逐俘虏。
说到这,容铎遗憾且不解:“殿下为何嘱咐我放过左谷蠡王,同时俘虏两位匈奴大将不仅能一雪前耻,也能换来更多利益!”
容濯反而灼玉:“灼灼认为呢?”
灼玉听得热血沸腾,忘却了之前的羞赧,接过话:“为了让单于不得不出高代价换取俘虏。
“若左大将和左谷蠡王都被俘虏,单于虽损失一个心腹,但也除了左谷蠡王这一隐患,因而他可能两人都不换,过后再扶持旁人。左谷蠡王单独回去则不同。
“他在左贤王庭根基深厚,单于手下暂无猛将可与之抗衡,可他是左贤王旧部,单于无法信任,故需救回左大将这一得力干将。而春季匈奴战马瘦弱,王庭内部正乱,他们不会借开战夺回战俘,只会和谈,顺势借着此次战败放大左谷蠡王的过失,让左大将担任新的左贤王。”
说完她对容濯挑眉:“怎么样,我猜的对不?”
容濯宠溺一笑:“灼灼知我。”
靳逐和容铎:“……”
赵国和靳逐都与匈奴有大仇,此番借巧计重创匈奴,二人皆热血沸腾,也原谅了他们暗戳戳的黏糊:“此番多亏了殿下和灼玉!”
容濯笑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匈奴内部是被灼灼和靳女郎挑拨内乱的,军报亦是灼灼带回的。是我等沾了她们的光。”
灼玉黯然垂眸:“若无阿姊相助,我一人做不到这些。”
提到阿姊,靳逐亦沉默了。
容濯神色凝重:“接下来朝廷与匈奴会和谈,孤会暗示使臣让匈奴单于派公主随使一道来高柳塞谈判,单于为了换人并稳住匈奴内部,定也想借靳女郎之力。孤会吩咐朝臣提议换回和亲公主以一雪前耻。只是结果,孤恐怕无法保证。”-
捷报很快传回了长安。
正直早朝时分,天子正与百官议事,前线互传军报。
天子看后,双手微颤,眼眶倏然通红,竟是一副沉痛之色。
百官皆知天子派储君亲至边境缉拿叛贼,近月每每上朝,天子都冷着脸,虽不知究竟是什么样的内情使得天子狠心将一位才立功的皇太子派至边境,但都不敢言语。
啪!
军报连盒带绢帛被天子从上方扔下来,正好落在丞相的面前。
周相心惊,生怕看到什么“全军覆没”、“皇太子薨”的字眼,被天家父子的哀痛牵连了。
然后还是一不留神窥见绢帛上字眼,“俘获左大将”、“重伤左谷蠡王”、“俘匈奴兵一千”……
周相揉了揉眼不敢置信。
上方传来天子的声音,竟很沉哑:“此乃捷报,有何不能看的?传下去!百官逐一阅览!”
“胜了?”
“对!胜了!且是大胜!”
“总算!总算……近百年的耻辱啊,今日总算……”
……
虽不是彻底消除匈奴威胁,但于昭军而言,匈奴无法打败的固有认知经此一战拂了大半。
殿中惊起喧哗,惊呼声、欢笑声、痛苦声,乱成了一片。甚至有官员激动地痛哭并以头怆地。
天子在上首,惯常冷淡的神色亦崩裂,抬手捂住眼。
百官沉浸在大喜中,亦不敢直视天颜,唯有近身侍奉天子身侧的内宦看清了天子竭力克制住颤意的双肩,以及砸碎在御案上的几滴水珠。
很快天子平复,沉声道:“前线将士虽胜,然更大的战场在随后和谈上,望众卿群策群力。”
百官闻言皆静肃,就谈判事宜展开激烈的争论-
灼玉再一次见到了阿姊。
在大昭的地界。
她抱着阿姊,终于可以放肆地痛哭一回,也不再怕被阿姊嘲笑,嘲笑又如何呢……
她紧紧地抱着阿姊。
“阿姊,阿姊……”
靳逐则冷静许多,一言不发地看着靳媱,深邃目光分毫不移,连她每根头发丝都要逐一端详。
但靳媱一回头,他视线就飞速移到灼玉面上,沉着面容露出微心虚,那一声阿姊亦生硬。
“阿姊。”
他如从前一样唤了一声,但唤出这一声之后,他原本要说的许多话忽然就再说不出口。
靳媱无奈地轻声叹气。
姐弟三人皆神色沉重,容濯进来了,看到灼玉缩在靳媱怀里哭得像个孩子,脚下稍迟滞。
他徐步上前,对靳媱靳媱郑重地行了个大礼,用朝廷所封称谓敬称:“过去数年,辛苦公主在外族为使,孤代大昭臣民,敬谢公主。”
靳媱看了灼玉一眼,起身与他见礼:“殿下不必多礼,此番我受大单于所托随使臣前来谈判,有些话想私下与殿下及诸位说。”
靳逐听出端倪,沉声道:“阿姊,我们会争取——”
“阿弟!”
靳媱温声打断他。
“我知道你们想换我回来,但我不会回去,此时亦不合适。”
她视线从他和灼玉身上依次掠过,用目光制止阿弟妹妹的反驳,道:“如今这位单于虽不如上两代勇猛,但绝非庸庸之辈,他深谙蛰伏制衡之道。此次大昭仅是小胜,却未根除匈奴之患。除非彻底压制匈奴,否则战争无法停止。”
冷静地分析过这一对她而言无比残忍的现状,靳媱并不沮丧。
她傲然挺直脊背:“即便此次能换回我,亦或你们用手段助我金蝉脱壳,可几年后或许又会有一位无辜女子被封为和亲公主。与其如此,不如让我继续走下去。
“我虽无法与匈奴阏氏平起平坐、亦无实权,但至少摸清这位单于的性情,只要他还在位,我安危就可保住。换了其余人或许还不如我,我过去的努力也将一场空。我这人傲气,到底是不大甘心的。”
她看向容濯、靳逐和灼玉:“可我仍旧希望,几位能让我做大昭最后一任和亲公主。”
灼玉咬牙屏住眼泪。
“不许掉泪哦。”
靳媱哄了她一句便不忍再多看她,她转向靳逐和容濯,“几位可否助我实现夙愿?”
容濯又一次郑重与她行礼,声音微涩:“孤定当竭尽全力。”
靳媱问靳逐:“阿弟呢,难道你认为你做不到么?”
靳逐握着拳头没说话。
胸中被无力席卷,他才与阿姊团聚,就又要失去她。
他抬起头,重逢后第一次毫不掩饰地直视阿姊,目光坚定疯狂:“我答应你,阿姊,你等我五年!五年不行八年、十年、十五年,只要阿姊一直在,我将与匈奴血战到底!但若阿姊不在了,我也会随你而去。”
靳媱因他话中疯狂怔忪,倏然错开目光:“我等你。”-
阿姊最终还是走了,她传达了单于的意思,他想从大昭赎回左大将,并借机打压左贤王庭。因而若他们将和谈条件聚焦于左贤王庭,单于会顺势促成,并交出吴国判臣。
送阿姊离开的时候,灼玉不再哭泣,高傲地扬着头。
她甚至反过来哄阿姊,像幼时阿姊哄她那般:“阿姊,你好好地等我,我会把你接回大昭的。”
靳媱回头望她一眼,冷淡凤眸中浮起些许欣慰。
她拍了拍灼玉肩膀三下。
“好。”
马车徐徐离去,灼玉一直挺着脊背,未有半分颓然。
直到马车彻底消失在视野中,她浑身忽然一震,不顾一切地追上,边追边哭喊着:“阿姊!阿姊……不要走,我舍不得你……”
但阿姊已走远,再听不到了。
阿姊不会想听到她说出这样不理智的话,也不想看她哭。
“阿姊……”
灼玉瘫软地跪坐在地上,双手捂着脸泣不成声。
容濯心中如压重铅,一片涩然沉重。为靳媱的大义,也为灼玉的无助,他上前屈膝蹲在灼玉身前,将她拥入怀中,轻拍她后背。
再巧舌如簧的人在此刻也无能为力,言语如此苍白。
他只能轻拍她后背。
容濯的动作让灼玉停住哭声,她哽咽着回忆道。
“当初在吴国时,我和阿姊都不安分,会暗地里阳奉阴违,谋取私利……阿姊大我十岁,她更聪明,也更稳重。她来出谋划策,我仗着年岁小身子也灵活,旁人不会戒备,负责上蹿下跳。我们一起干了许多事,偷王寅包子,给王寅使绊子……
久而久之,她们有了许多默契的小动作:“阿姊手拍我三下,便是在暗示我,她听懂了、她一切都好不必担忧、可以按计划进行。”
数年后异族地界相见,阿姊表面冷淡割席,手却轻叩茶盏三下,暗示她已听懂她的计划。
那一刻灼玉几乎热泪盈眶。
阿姊还是她的阿姊。
回忆与阿姊联合对付阿耆尼的几日,灼玉心中漾起暖意,也充斥着不舍,她仗着阿姊再看不到她哭泣,在容濯怀里放声大哭-
容濯将灼玉抱回房,她哭累后沉沉地睡去,把他当一卷被子盘抱着,宛若依偎在母亲怀中的稚儿。
而他将沉睡的妹妹揽在怀里,垂眸看着怀里的人。
他想起前世相处时的一事。
初到赵国时,她还很忠于薛邕,因他的矜贵姿态和疏离对他颇有成见,暗里咕哝他“真装”。
后来某日,他闲看竹简,手在茶盏上百无聊赖地轻叩,她的目光忽然似狸奴追随鱼干,一刻不离地追随他指尖,双眸微亮。
那之后她对他的抵触便少了,不久后甚至主动提出结盟。
这便是他们结缘的开端。
今日前,容濯一直以为是因灼玉喜欢赏心悦目的事物,喜欢他这一双手,常有意引诱。
直到如今才知是他的小动作让她想起了曾相依为命的阿姊。
容濯忽然明白她当初对兄妹情的偏执究竟来自何处——
幼时姜夫人逝去,她没了生她的母亲。少时阿姊被送走,她没了养她的母亲,回到赵国后和靳逐也因穆氏误会一度有隔阂。
而他年长她几岁,性情稳重,于她而言不止是兄长,更是阿母、阿姊与义兄的延续。
即便兄妹相处不过六七年,她却仍对兄妹情无比偏执。
她将无法寄托的感情都给了他,而他沾了姜夫人和靳媱的光,却打破了她珍重的兄妹情。
往后他要给她多厚重的爱,方能弥补她的缺憾?
方对得起那些爱她的人?
容濯抱了她整夜-
初夏,谈判落幕。
匈奴答应将潜逃在外的吴国余孽及过去三年左贤王庭所俘虏之战俘与百姓送还大昭,并自左贤王庭拨汗血宝马三千匹,以换回左大将与此战中被俘的匈奴兵士。
此外封在匈奴和亲的汉氏阏氏为宁胡阏氏,以彰诚意。
大昭立朝百年,一度受匈奴欺辱,甚至和亲以换短暂安宁,此番乃第一次在兵事上重创匈奴。
举国上下皆振奋称颂,赞皇太子谋略,赞靳逐、容铎等将士之英武,更盛赞两位女子。
其一是被叛贼掳至匈奴,却用计诛杀叛贼、并舍自身安危,托靳校尉传回紧要军情的灼玉翁主。
其二是在匈奴和亲,维系两族和平,过后从中斡旋,促成匈奴大昭和谈休战的和亲公主。
原本有传言称是阿姊与灼玉联合离间了左贤王与单于,但为了阿姊在匈奴的安危和处境着想,灼玉和容濯不得不掩盖阿姊功绩,派人压下传言,侧重于宣扬阿姊促成*汉匈和谈一事,如此才不会触怒匈奴。
匈奴探子将他们渲染过的消息传回王庭,单于冷淡数日的面容和缓,来到靳媱帐中。
“阏氏本可以趁机让他们换你回大昭,为何还回来?”
靳媱见单于终于光顾她帐中,冷淡的眸中竟盈着情意,柔软地依偎过去:“单于是妾的夫君,我既已是您的妻子,便不会再回去了。”
冷漠的美人只对他一人柔情,如何不叫人心软?
单于冷峻的面容稍缓。
靳媱抬起头:“您会怨妾么,怨我让灼玉溜走了?”
单于凝着她昳丽的凤眸:“罢了,即便你与她合谋,至少替吾揪出了阿耆尼这祸害。若非此番左谷蠡王私自出兵,坏了吾的大事,王庭不至于大乱,吾亦可生擒昭太子,可惜了!幸而你是灼玉翁主的阿姊,才助王庭换回了人。因而吾可当作无事发生,但往后,你可得安分。”
“单于放心,我会的。”
靳媱柔柔依偎过去,长睫遮住眼底平静的冷色。
四下无人时,她打开了箱笼,从中翻出一件石榴红曲裾深衣。
那日少女着艳红衣裙,立在众多匈奴人中遥遥望着她,眸中溢满殷殷关切,明媚的模样似乎还在眼前,可人已在千里之外。
靳媱将脸埋入破损衣裙中,贪婪地汲取着亲人残存的气息。
“灼玉,妹妹……”
声音起初悲凉,带着浅浅的哭腔,后来逐渐变得坚定。
她会等。
她会努力活下去,只要她还活着,就一定会等着。终有一日,她会回到故乡,终有一日……-
而此时此刻。
受百姓盛赞、被靳媱牵挂的灼玉倚靠着墙壁,望虚空发呆。
她又来了廷尉狱。
无他,她是被吴国叛贼劫走的,阿姊和素樱也曾是吴国细作,判将贾钟也出自赵国。如今贾钟被惩处,素樱姐弟助容濯打探她下落后悄然离开,她这与叛贼多有往来的赵国人自要协助廷尉府调查叛贼余党。
灼玉猜测是赵国立了大功,若不趁机敲打,恐要成下个吴国。当然,更可能是天子反悔,不想让容濯娶她,以免赵国独大。
入狱不到片刻,庄漪来了。
这位闺秀不知为何竟跟庄太傅请求来廷尉府谋了个职位,用她的丹青技艺助廷尉府查案。
廷尉府也曾有过女吏,但放庄漪身上格格不入。
灼玉颇好奇地望着她。
庄漪莞尔一笑,知道她好奇什么:“阿灵自东平陵回来后,恍若脱胎换骨,竟不再黏着我。我一问才知是因为翁主。她与我说翁主联合她一道对付东平陵豪族,但并非让她当说客,而是让她假装经受不住压力,给王家郎君透了底。”
说到此处,庄漪笑笑:“虽说后来翁主托太子殿下在奏表中提及阿灵,让她得了陛下称赞,能再次在长安城中抬起头。但阿灵说她很挫败,翁主会让她担任如此一个角色,想是也清楚她性情不坚定,会轻易被吓唬。回来后,表妹竟开始苦读兵书,说要锻炼锻炼她的心性。”
灼玉想象钱灵埋头苦读的模样,忍俊不禁地笑了。
庄漪亦无奈:“从前阿灵缠着我,我也把心思花在她身上,如今她独立了,我闲来无事,亦想学她走出闺阁,看看自己能走到哪。”
她对灼玉施了一礼:“此前阿灵因父母之事颓废,连我都回避,还得多谢翁主开解阿灵。”
灼玉直说了:“我不过是见她有可用之处,这才故意激了两句,其实是各取所需,不必谢我的。”
庄漪莞尔:“但下棋之人亦有不同,翁主赤忱,即便对待棋子也不似吴国长公子不择手段。”
灼玉被夸得飘飘然,心中的念头也因此坚定了。
庄漪随后扶她起身:“耿廷尉派我来告知翁主。经查明,赵王宫众人与翁主皆无与逆贼伙同之嫌疑,素樱夫人不知情,亦不可视为叛贼余党,其弟后来助殿下勘察匈奴军情,可功过相抵,翁主可以离开了。”
灼玉一时不敢信,这才不到一个时辰便查明了?
属实不符合耿峪的作风。
出来时正好碰到耿峪,他主动与灼玉颔首,灼玉试探一问:“敢问耿大人。是我父王,还是皇后娘娘,亦或殿下托您如此?”
这位令人闻风丧胆的酷吏看向她,神色依旧冷峻:“都不是,是本官奉从真相罢了。”
他难得多话:“这世上除了陛下以及本官本心,无人能指使本官。而这一次,是出于本心。”
灼玉不解道:“本心?”
耿峪颔首:“翁主为了让军报传回中原,只身留在匈奴,同和亲公主一样令在下钦佩。法度之外,尚有大义,若翁主因一些小事牵扯入是非之中,又何谈公正?”
少时他因庸吏误判而家破人亡,立誓肃清天下冤案,这些年素有酷吏之称,关注真相本身胜过人情。他险些忘了,他成为酷吏本就是源于情义,也应归于情义。
耿峪同灼玉行了一礼。
“翁主有谋略、亦有胆识,更怀大义,在下甚敬之。”
灼玉一怔,亦还他一礼-
出廷尉府,灼玉抬头望着澄明的天际,许久没挪步。
“阿蓁!”
容濯策马而来,匆匆下马朝她走来,步伐急切仓促。
数日前,他们与靳东、容铎一道被天子召回长安,容铎和靳逐因战功受封,靳逐亦取代贾钟成了高柳塞都尉,本以为这是天子就他婚事作出的表态,然而今日他与靳逐奉命巡营时却得知了灼玉因与吴国细作有往来又入廷尉狱的消息。
但若他再加干涉,将彻底触犯父皇逆鳞,把她和赵国推向不利境地,因而这一路容濯极力克制。
如今妹妹虽安然无恙,他的心绪却不能平复。
他垂眸看灼玉,她定定审视他,眸中格外冷静,若有所思。
他抱住她。
自她被容凌挟持入匈奴时堆积的内疚、懊悔再度翻涌。
“是我不好。”
灼玉没说话,他继续道:“你本可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闺阁女郎,当初是我执意教你谋略,本想让你有立身之本,却屡屡让你陷入险境。你名为灼玉,然而却总因我的偏执而受灼烧,阿蓁,若是你不想——”
灼玉忽地揪住他衣襟打断他的话,把他推至墙根。
她踮脚吻了上来,吻得野蛮毫无章法。容濯微怔,他比她高出许多,却被她压在墙上任意施为。
她很快松开他,像个得逞的登徒子拭去唇上水渍。
容濯喉结滚动:“你——”
“阿兄。”她再次打断他,妩媚眼眸虽残存缠绵的迷离,目光却深邃平静,郑重嘱咐他:“答应我,待你登基,定要当一个好皇帝。”
天子尚在,她却在嘱咐他登基后的事。且自在定陶他执意迈出最后一步、与她有了肌肤之亲后,她从此未在清醒时唤过他阿兄。
乍然重拾旧日称呼,容濯非但不欣喜,反而不安。
隐约有什么正在失控。
妹妹的郑重和亲昵,都像临别之际的最后温存。
容濯目光晦暗,扣住她后脑勺,用力将她身子揉入怀中,不留分寸余地,目光亦紧紧地锁住她。
“妹妹若想远离尘嚣,我会陪你隐居。若想荣华富贵,我亦可当个闲王,甚至退隐经商。我从来都不在意能否坐拥江山。
“灼灼,我只要你。”
“可我在意。”
灼玉踮起脚尖,凑近他耳畔低语:“因为,我要当皇后。”
容濯不敢置信地看着她。
灼玉亦看他,以他眸子为镜,窥见一个更清晰的自己。
前世濒死之际,她曾想——如有来生,定要从漆盘之上攀爬到高楼顶端,再不做任人舍弃的棋子。
如今她做到了,不再只是身不由己的棋子,成了执棋之人,真正意义上与容濯并肩而立。
但也对下棋有了新的感触。
有些人为野心和贪欲而执棋,亦有人固守大义。而她想做一个执棋者,让每颗棋子都因大义而动,而不是因他人野心牺牲。
当然,她依旧喜欢荣华富贵,也喜欢手执棋子掌控命运。
容濯迟迟不语,只是与她对望。灼玉挑眉:“你不愿?还是你怕自己没本事,日后当不上皇帝?那我可要寻别人去了哦。”
她悠悠然转身就要走。
容濯一把将灼玉拉了回来,用力揉入怀中,心贴着心疯狂跳动,野心和爱意在同时疯长。
“一言为定。”
“妹妹,你不能悔了。否则孤登基后必把你锁在未央宫里。”-
清凉殿。
近日天子越发不适。
秦皇后随侍身侧,替天子揉按额角,夫妻多年,天子鲜少对她表露内心真实情绪,此时她难得如此明显地感觉天子在心神不宁。
沉寂许久,天子忽道:“他不该如此耽于情爱。”
皇后微叹,却未顺着天子的意思说:“但有时重情亦非坏事,夫妻之间若无情意,何谈信任?”
她又道:“月前张王后来长安时,与臣妾说了些话。”
张王后说的是容濯幼时地动那一次,以及他婴孩时期奄奄一息,在襁褓中苦苦求生的事。
皇后转述的语气起初平静,后来逐渐颤抖。而天子听着皇后的话,仿佛能望见一个孱弱的、被断言活不过十岁的婴孩虚弱地喘息,一双眼却格外明亮,满溢着对生的渴望。
天子陷入了沉默。
皇后说完,又道:“当初换子固然是臣妾因您宠爱旁人而不甘,从而自作主张,但陛下也清楚不是么?您知道先帝的心结是子嗣不丰,而太子生时天有吉兆,您需要这样一个子嗣来稳固地位,因而睁一只眼闭眼。这些年对他不闻不问,是你我为人父母的亏欠,如今他想从别处弥补自己,为何不成全一二?不出于理智,只出于为人父母的责任。”
多年以来皇后一直是天子最得力的帮手,他们更像君臣,而非夫妻,她很少反驳天子。皇后第一次像幽怨的妻子暗责丈夫那般说话。
天子失神,但仍固执道:“朕或许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但是个合格的天子。皇后也不算一个好母亲,却是位好皇后。如你我这般的帝后才最有利于朝局。”
皇后道:“太子有手段、有谋略,即便不能与陛下相提并论,但及陛下十之五六也足矣。阿蓁那孩子有胆识、有情义,她自民间而来,身在富贵中亦不忘初心,会比臣妾更好。何况他们二人默契无人可及,哪怕往前数几代,也不会再有任何太子太子妃能比他们默契。”
天子不屑地冷哼。
他传来太子:“给朕理由。”
容濯跪于下首,冷静地逐一陈明利弊:“于礼制,儿臣损了翁主名节,理应负责。于民心,翁主此番立了大功,百姓皆传唱歌谣,奉为神女;于大局,赵国大败匈奴,理应安抚之。且若翁主成太子妃,靳逐亦可在朝堂上多一份倚仗。”
他条陈缕析,说得头头是道。
“看似陈明利弊,不过都是用以遮掩你情种本质的幌子!”
天子打断,直直砸下一封折子。容濯没有躲,那折子从他面上滑下来,落入他的手中。
展开绢帛,容濯指尖轻颤。
天子身侧的内宦打眼一瞧,是那一份在皇太子前往匈奴翌日陛下就已拟好的赐婚圣旨-
“朕闻储副之重,天下系命,壶闱之修,弘于内室;今皇太子濯,年已及室,宜择淑媛。咨尔赵国容氏女灼玉,毓自名族,柔嘉维则,行符图史。是用命尔为皇太子妃。
“尔其恪恭中馈,虔奉祠尝;助宣阴教,以成麟趾。
“钦哉!”
元裕十五年六月,天子为表赵国灼玉翁主助朝廷揪出叛贼余孽、离间匈奴王庭之功,封其为皇太子妃,并定于秋七月完婚。
曾喧嚣一时的妖之谶说、文姜之流言,皆在翁主匈奴一行之后化为乌有,太子妃人选乃民心之所向,街头巷尾津津乐道,传为佳话。
“臣女叩谢圣恩。”
长安赵邸。
灼玉恭谨叩拜,双手高举过头顶,接下黄门手中圣旨。
宣旨的黄门离去前回望一眼那道婉嫕有仪的清姿,女郎亭亭玉立,华服加身,行止之间流露着浑然天成的贵族气韵,那并非权势富贵堆积而成的威压,而是自脊骨中生出的傲然坚定,令人不自觉侧目。
但天子的使臣才走,灼玉放下圣旨,像只大猫瘫坐锦席上。
她哀声道:“当太子妃听起来可真累啊,接个旨都要沐浴更衣以待,这步摇冠可真沉!”
玄色袍角下一双玉白的手伸过来,温柔替她摘了发冠。
“从今往后,妹妹可就是我太子宫的女主人了。”
他替灼玉揉按肩头,微凉的指尖拂过耳垂,激得她敏感地缩肩,抖了抖肩头把他的手抖落。
“想得美,还有事没完呢!”
不好,要横生枝节了。
容濯指尖微微一顿,才落定的心又被她悬至半空。
他柔情似水的眼眸中有了一丝危险的晦暗,话语幽幽:“妹妹想反悔,还是认为有何处不妥?”
灼玉眼波流转,隔着镜子与他对视,挑衅扬眉。
“不妥,非常不妥。”
是不妥,而不是悔了。容濯漆黑的眼眸复归温柔。
话里的危险意味也化成了温柔的水,听得灼玉耳根子都酥了:“那么妹妹是觉得哪一处不妥。”
灼玉喜欢他用这样的语气说话,故意道:“你猜。”
“是觉得孤不够深情?”
灼玉摇头,从妖姬谶说到匈奴,他从来坚定不移,深情已毋庸置疑,深情到连她想用这理由来捉弄他都显得自己在吹毛求疵。
“那——”
容濯低声耳语,几乎含着她的耳垂说话,目光透过铜镜望着她,比平日直接四目相对多了一点距离感和陌生,因而也更具有侵略性。
“是认为孤不够会侍奉人?不能让妹妹屡登极乐?”
“……”
灼玉与他隔镜对视,容濯目光倏然喑沉,充满黏稠的暗示。
她的脸登时红了。
他可太会侍奉人了!昨夜他在她睡着时到来,一言不发就动手动脚,她被快意激醒。醒来那一刻容濯手一探,她失声尖叫。
眼下她脚趾、手指甚至头发丝都还在打颤,她羞得不敢回想,捂住耳朵道:“不是不是!都不是!”
灼玉抬手按下镜子,避免再看到镜子里那双蛊惑人心的眼眸,她背对着他,正襟危坐。
“我们谈一谈聘礼吧。”
“是该谈谈。”
容濯绕到在她对面坐下,郑重地递给灼玉一块令牌,是皇太子的令牌,等同于皇太子印玺。
“容氏第五代子孙容濯,愿以皇太子之权势为聘,求娶赵国翁主容蓁。结发为夫妻,两心不相疑,此后共生共存,孤所有之一切亦为太子妃所有,绝不藏私。”
他语气郑重,灼玉接过令牌:“你家祖宗要被你气活了!”
看着令牌,她想起了前世。
前世容濯把令牌和她托付给陈媪,因为误会而走向悲剧。此事成了灼玉的心结,认为这是他不够信任、不够深情的表现,如今经历许多事,她已能独当一面。
再一回想才知非也。
前世他是见她太稚嫩,担心她无法保护自己,因而要把她托付给别人,可现在不同,她已然成了足以令他引以为傲的存在。
这块令牌承载着他的赞许和情意,也是他未曾言明的赔罪。
灼玉没戳破,在滦河荒村重逢之后,他们都没戳破前世的事,大抵是彼此都有些近乡情怯。
她收了令牌,但仍是摇头,妩媚眸子精明乖觉。
“阿兄,还是不够哦。”
“还不够?”
容濯宠溺而无奈地笑了:“太子之权再不够的话,恐怕孤可就得行大逆不道之事了。”
灼玉忙捂住他的嘴,低道:“说什么呢你,不要命了。”
他们极度信任彼此,连大逆不道的笑话他都毫不避讳地与她说,可灼玉没他这股疯劲,也深知他这个疯子搞不好真做得出。
她也不再卖关子了,道:“为人夫君者,要备聘礼方彰显求娶诚意。可为人兄长者,亦需为妹妹置办嫁妆,方彰显器重。莫非你想两份并作一份?容濯,你这奸商!”
她嗔怨地瞪他。
容濯亦定睛看了她很久很久,看得她头皮发麻。
“看什么!你个大奸商——”
她的怨怼被堵住。
太突然了,容濯忽地像狼一样,把她压在下方,狂热地吻住她,唇舌强势地侵入纠缠,索取着她的呼吸,掠夺她的神思。
吻不足以宣泄他此刻欣喜。
妹妹借索要嫁妆委婉地给他递了台阶,终于又承认他们的兄妹之情,宽恕他的强占之举。
容濯额头抵着她,如同疯狂祈求神灵眷顾宽恕的罪人,哑声道:“阿蓁,再唤我一声阿兄吧。”
灼玉还有些说不出口,当初刚重生得知身世时她死活唤不出那声阿兄,只不过那时是羞耻,现在除了羞耻,还有近乡情怯。
她生硬地扭过头:“嫁妆?”
容濯笑了,温柔哄着:“好,给你备。礼钱三百万币,仆婢二十二,驷马安车一乘,丝绸百匹,另汤沐邑、东海煮盐场……”
“得了得了!”灼玉打断他,“说得一套一套的,好似多疼爱妹妹,到头来都进了你的太子宫!”
容濯轻蹭她额头,哄人的话说得格外缱绻:“但孤给太子妃的聘礼、给吾妹的嫁妆,包括孤和太子宫,皆为妹妹一人之私有物。”
灼玉这才满意,在他追索之下,用极间接的方式唤他阿兄:“这才勉强算个好……阿兄。”
容濯心念一动,又吻上来。
他不会满足于此,还想要一句夫君,但是不急。
他们终将成为夫妻。
既伉俪情深,亦兄妹情笃-
皇太子成婚不易。
五月初,太常以龟甲卜筮,择吉日得七月戊午日。少府丞持节至长安赵王邸,行执雁礼,玉版问名。
五月丁未日,虎贲郎随护,太官令送来聘礼纳吉。
五月己酉,请期。
七月丙辰,告庙。
七月戊午,皇太子大婚日。
这日惠风和畅,金桂飘香,长安城一派喜庆之象。
皇太子戴远游冠、着赤乌绛纱袍,腰佩白玉剑,至赵邸迎亲。
赵王望着已然不复清稚的幼女,心中感慨,按礼制授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
再一看女儿,今日幼女发间戴银鎏金步摇,着青缥深衣,腰束青绮带,缀以玉璜。媥姺善步,珮玉有节华容婀娜,如九天之神女。
赵王眼中有泪,铁打的忠臣心中暗暗说了句忤逆之言:日后那厮胆敢欺辱我儿,必征讨之!
长公子铎亦愤愤:好个光风霁月的皇太子!自己浇花自己摘。
而张王后看着这一对壁人,只想到“苦尽甘来”四字。
这一对在幼年时同病相怜、彼此依赖,在少年时同甘共苦,互相扶持的兄妹俩,如今以另一种更为亘古的关系延续,彼此永不相弃。
就连远在赵国,替父王暂理赵国朝政的二公子容嵇,遥想今日长安盛况,亦不由欣慰:能成佳偶也好,容濯实在太疯狂,或许只有阿蓁能降住。只是,一路看着容濯对王妹的坚定,容嵇不由想到还未寻到踪迹的素樱。或许当初若他多些坚定和呵护,她弟弟也就不会助容凌劫人,待王妹婚仪结束后,他要去寻她。
作为今日这盛大婚仪的主角,灼玉心中亦很不平静。
拜过君父君母,辞罢兄长,她在心中遥遥对着远在他邦的阿姊、阴阳相隔的阿母、戍守塞外的义兄,道一句:“毋忧毋挂,诸事皆好。”
礼官唱声中,伴着环佩清响,皇太子与太子妃相携登上驷马安车,往未央宫而去。
沿途百姓争相一顾这对神仙眷侣的风仪,祝语一路不绝-
太子宫的婚殿中。
皇太子、太子妃行过共牢礼,东西相向而跪。太史令奉持鎏金匏,太祝酌酒,讼祝曰:
“甘醴初酳,永缔良缘。”
太子、太子妃各执一瓢饮。
太祝再讼祝:“线系卺杯,百岁同衾。”新人再饮。
又:“合卺同牢,子孙千亿。”
待太祝三祝,皇太子夫妇三饮,合卺礼成后,诸王列侯宴上陪饮,太子禁宴,不出婚房。
礼官仆婢尽退,殿中仅余龙凤烛一双、榻边的新人一对。
好安静。
静得只偶尔有灯花清响声。
半晌之后,端坐如白玉雕的太子抬手,以拳抵唇清咳一声,道:“不知太子妃如何称呼?”
彬彬有礼,十分生疏。
太子妃一怔。
旋即低下头,垂眸浅笑,眸光矜持地流转,双手揪紧了婚服袖摆,柔声应道:“妾之闺名灼玉。”
太子斯文颔首,稍许又道:“往后唤汝灼灼,如何?”
太子妃又一怔,含笑应了。
又一阵尴尬的沉默。
皇太子抬眸望窗外,笑意和煦:“孤日前于殿前栽下桂树,不知太子妃可还喜欢桂花?”
“殿下有心了,妾很喜欢。”
温婉含羞的一声谢过后,太子面前忽地飞来一物,落在玉面上,是一块散着幽香的帕子。
他摘下帕子,像个乖巧的赘婿,温声问:“太子妃有指教?”
“别装了!”
灼玉猛推了他肩头一把,脸上浮起红霞:“都已这样熟稔,还要装不熟,你都不会不自在么?”
容濯清越的笑声欢畅,把她揽入怀中的动作亦是。
“即便再熟,该有的过程也不可少,这才算圆满,不是么?否则往后子孙问起,你我如何作答?”
灼玉想想也是。
他们虽成过一次婚,然而两人都是被人推入婚房,视婚仪如上值,根本记不得曾经历了什么。
红烛噼啪作响。
“好累!成婚也太累了。”
灼玉抱怨着,容濯便揽着她双双往榻上倒去。
二人躺在喜床上,他揽着他两世的妻子,如抱至宝:“灼灼,礼既已成,唤一声夫君来听听吧。”
这口吻怪熟悉呢。
灼玉想起来了,当初她才回到赵国,他也是用这样的口吻,折扇抵她额头,诱哄道:“唤声阿兄听听,我便不告诉父王。”
现在想起还是羞耻。
“不唤!”
容濯起身,取来个锦盒,从中取出一物,塞入她的手里。
“这个与你玩。”
见他行贿了,灼玉好奇地接过贿赂之物,一瞧是太子印玺,放在手心里沉甸甸的,是权势的分量。
她勉为其难开口。
“……夫君。”
这一声可唤得她舌头打卷,浑身泛起鸡皮疙瘩,翻了身背对着他,咕哝道:“礼也成了,唤也唤了,我歇下了,殿下自便!”
容濯按住她:“尚未礼成。”
他盯着她面颊,眸中的柔情掺了欲,凝成幽暗的锋芒,好似要把她生吞活剥、拆吃入腹。
灼玉蓦地懂了他的所欲:“不行!三日前你我偷偷在茶肆见面,已经有过一回。七日前,你夜访我殿中,也折腾了一夜。今夜不行,婚仪太累人,我已经动不了了。”
其实不累。
她只是有些紧张。
容濯哄道:“外面有宫人记着,若不行夫妻之礼,婚仪亦不完整。你若是累,我来便好。”
灼玉便松了口,于是红烛摇曳,喜被翻浪,她在急剧的跌宕起伏中隐忍着尖叫,任由他肆意妄为。
激荡平复之后,脚腕上忽地一凉,灼玉抬脚一动——
听到格外清脆的铃音。
“你!”
“别出声,听。”
灼玉低头,她的脚踝上多了一个金足钏,容濯握住她的玉足,长指轻拨金铃铛,不住地吻她。
铃音起初缓慢,后愈演愈烈-
又一番缠绵。
容濯不舍得离开,从身后拥着她,依旧维持着亲昵的姿态。
背对着不够亲近,他把她掰了过去,取出又放回,哄孩子似道:“阿蓁,阿兄今日成婚了。”
又道:“吾妹阿蓁,今日亦成婚了,双喜临门。”
这话怎么越听越怪呢?
灼玉捶了他一下,阴阳怪气地质问:“不知殿下娶了哪位女郎?令妹又嫁的谁家儿郎?”
容濯:“吾妻灼灼,乃吾妹阿蓁。吾之妹婿,乃当朝皇太子。”
灼玉更加觉得怪了。
“一会阿蓁,一会灼灼,搞得好像你娶了两个人。”
容濯知道她什么意思,正因怕她生出这样的误解,他才特地如此一说,勾出她的质疑才好解答。
他郑重道:“灼灼乃是阿蓁,阿蓁亦是灼灼。在妹妹其余兄长跟前,孤喜唤灼灼,因她其余兄长不能如此唤她。在仰慕她的郎君之前,孤唤她妹妹,只因那些郎君纵能得她欢心,却与她少了一层兄妹情。”
灼玉笑讽:“合着殿下是贪得无厌,什么都想要!”
“但阿蓁和灼灼,从来都是一个人,不可分离。”
容濯呼吸喷在她颈侧。
有些事情该戳破了。
他吻着她耳朵:“当初孤也想过要放手,成全你与别人。甚至想过将前世与今生分离。只去爱前世那个妻子,剥离出妹妹的痕迹,然而若不是对妹妹生了绮念,孤便不会记起前世的妻子。剥离了妹妹的痕迹,梦中的妻子也不再完整。”
现在谈及前世,灼玉还是尴尬,低喃道:“嗯,我知道啦。”
容濯不放过她:“你不曾怀疑孤是因旧梦而偏执?”
他太了解她了,灼玉只得敞开了说:“刚恢复记忆的时候我怀疑过,后来自己突然释怀了。”
容濯问她因何事释怀。
灼玉忽然翻身而上,把他压在上方,居高临下地睥睨他,眼眸妩媚傲然,一如她此人。
她扬起下巴,道:“因为我已不再是曾经卑微戒备的我,会因我不通文墨而断定你仅是贪恋我的美色,重来一遭,我闯过许多难关,才发觉原来我一直都有比美色更可贵的地方,无论是前世,还是如今。”
她眼中傲然,犹如在耀目灯烛下光辉四射的宝石。
容濯半分移不开眼。
灼玉将他灼热的目光尽收眼底,稍俯下身,手指揉弄他微抿的薄唇,一字一句地宣告。
“所以,我值得被爱。容濯,你合该爱我,理当爱我。”
“嗯,孤合该爱你,理当爱你,只能爱你。”
容濯低声重复着她蛊惑人心般的话,扣住她后颈下压、吻住,唇舌纠缠,片刻不想分开。
吻着吻着,灼玉舌尖尝到细微咸味,反应过来是什么,她怔住了,要去看他的眼睛:“你怎么了?”
容濯按着她的脑袋,把她按回他颈窝,不欲让她看。
他搂着她:“别问了,阿蓁,孤只是太过高兴。”
灼玉被他按得不能动弹,随后感觉额头上落了一滴水珠。
她愣了愣,抬起头看着他,手不住地拍他肩头,温柔又慌乱道:“到底谁是兄长、谁是妹妹啊,容濯,你给我硬气一些!”
话虽如此,她却不比容濯镇定多少,手慌乱地扒开他的手,温柔吻去容濯清俊玉面上的泪滴。
“阿兄,夫君……别哭了,我回来了,我是你的了。”
下一瞬灼玉被压在下方,搭在他耳边的脚踝上传来激荡放肆的铃音,一声比一声更令人魂荡。
这回哭的人成了灼玉,她低泣着揪住喜被无比懊悔。
呜……
话说早了,他硬气得很。
“阿蓁,再来。”
再来。
再来。
叮铃叮铃,铃声似招魂的仙音,也似庆典雅乐。灼玉倦极,倒头就要睡,手心被塞入个物件。
是那把折扇。
容濯轻吻了她汗湿的额头:“灼灼,在上面选几个字吧。”
两世纠缠,曾经的遗憾早已得到弥补,因而不必过多修补,今后他们会有更多的回忆。
灼玉便把折扇塞回他手中,咕哝道:“字不用再选了,就岁晏吧。至于含义——唔,我编不出来,可若日后孩子问起怎么办……你来编吧,啊!你别突然就来一下啊!”
容濯冠带猛曳了下,迷离情动的眼中漾着宠溺。
“好,我来编。”
待夜风止息,倦极睡去,容濯扣住灼玉的手十指紧扣,灼玉听到他清越嗓音在耳边低声说——
“愿岁岁晏如,此生长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