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盛唐神都小饭馆(美食) > 第107章(正文完)
    第107章 客似云来(正文完)蟹子四……


    十一月二十二,一个万事皆宜的好日子,南市的沈记重新开张了!


    在匠人们加工加点、尽心尽力之下,只用了两个多月,一座气派的木制三层小楼,便再次矗立在南市最繁华的街上。


    这日一早,姚郎君带着手下几个匠人,将小楼里里外外进行了最后一次检查,又与尹遥郑重地签下了完工的契约。


    一式三份的契约签好,一份还给姚郎君、一份尹遥自个儿保管、还有一份送到南市署备案。


    两人交接好后,尹遥又邀请道:“姚郎君,过几日沈记开张,可定要来捧场啊!”


    姚郎君令手下收好尾款,又朝她挥挥手,笑道:“放心,到时一定来!”


    送走姚郎君,尹遥站在门口,回首望着这座崭新的小楼,心中一片自豪。


    与从前一样,这座小楼正面朝着主街,背面对着运渠,朱红色的柱子与栏杆,万字纹样棂花门窗,因着如今已是冬日,便没贴原本的云锦,而是选用了更为密实的彩霞锦,日光穿过彩霞锦,映得屋内色彩斑斓一片暖色。


    杜昭站在她身旁,瞧着她的脸笑道:“这回算是把钱袋都掏空了吧?”


    尹遥哈哈一笑:“可不嘛,不光我的,舅舅、舅母、小罗、康陶阿兄,甚至连七娘攒的私房钱,可都贡献出来了!”


    沈老郎君留下的产业终于又完全回来了,她想起当日大伙儿掏钱的时候,那叫一个争先恐后,虽说钱袋子掏空了,可也完美遵循了他们沈家的“祖训”。


    钱财都是身外物,咱们再赚就是嘛!


    随着南市大门开启,沈记门口的空地上,便燃起了一个小火堆,胡二郎带着小兄弟们,正在往火堆里一个个扔着竹节,随着竹节被火烤得焦黑,便发出接连不断的“噼啪”声,震得简直隔着几条街都能听到。


    爆竹声响起仿佛一个信号,早已雇好的伶人便开始敲鼓吹笛,一大队杂耍艺人开始绕着沈记小楼表演起来,瞬间便把气氛烘托得热闹至极!


    最近虽然已是寒冷的冬日,但这一场热闹的庆祝活动,仍然瞬间吸引了不少来南市的百姓,都前来围着看热闹。


    只见杜昭拿了面铜锣,重重地敲了几下,尹遥和沈龄站在门口两侧,将匾额上罩着的红绸用力扯了下来,遒劲有力的四个大字露了出来——“沈记食店”!


    围观凑热闹的百姓,纷纷捧场地吆喝、鼓掌起来,又指着小楼议论纷纷:


    “我等了好几个月,沈记终于开张了!”


    “原来今日新开张的竟是沈记吗?”


    “你不知道?他们家的传单,可都满街发了好几日了!”


    “沈记,该不会就是原本邵记成衣铺隔壁那家吧?原来是搬到这儿了?”


    “就是那家啊,听说这儿原本就是他家的产业呢,如今到底物归原主了。”


    “都说他们家的吃食特别美味,咱们待会儿可要去尝尝!”


    “好啊,我还有他家的会员卡呢,不知还有没有让利。”


    “我方才还接了张传单,你看上面写了,沈记会员卡让利已久,还每位客人额外赠送热饮子呢!”


    “哎哟,怎么这么多人?咱们快点进去,占个临河的雅座儿!”


    杂耍队伍停止了绕圈儿,改成分立在两侧,将门口让了出来,又满面笑容地伸出了手,邀请着围观的百姓们前来一探美味。


    尹遥和沈龄站在门口迎接客人,发现眼前来人竟是微服的严县令与蔺主簿,尹遥惊喜道:“二位郎君,好久不见,快请进!”


    严县令笑道:“尹娘子,恭喜开张!”


    一旁的蔺主簿却是认出了沈龄,面露讶色:“这不是沈郎君吗?原来这沈记食店是二位一道儿办的?”


    尹遥点点头又摇摇头,笑着解释道:“舅舅也是我的合伙人……之一呢。”


    此番尹遥收回这块儿地,又重建小楼,自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有了几位合伙人。


    除了小周郎君凭借着给薛怀义的地契,换到了两成的份额外,另一位便是尹遥最开始的合伙人陆娘子。


    尹遥最初开店之时,陆娘子不仅任劳任怨地帮衬,而且还变卖首饰全力支持,尹遥的起步资金中,有一半都是她提供的,这回尹遥本想多分她些份额,但在陆娘子的再三推拒下,才只分了两成。


    最后一位合伙人便是沈龄,尹遥曾经与他打赌,看谁能先赎回沈记。她最后赢了的赌资,便是要求沈龄转让掉新沈记,转而带着手下的人一道儿入股沈记。


    沈龄本也没把这打赌放在心上,尹遥提出要求时,他还愣了一下才想起来此事。


    不过他很快便明白外甥女的用意,说什么赌资不赌资的,其实不过是找个由头,想让一家人继续齐心协力、好好经营沈记罢了。


    沈龄自是欣然应允,痛痛快快将新沈记转让出去,还投入了这段时间攒下来的所有盈利,成了尹遥的最后一位合伙人。


    因此今日新开张的沈记,尹遥作为最大的股东,便掌握着五成的份额,小周郎君、陆娘子各占两成,沈龄则占了一成份额。


    严县令与蔺主簿自然不晓得个中内情,今日客人众多,几人不过聊了几句,便由伙计引入了店内,寻了个僻静的位置入座。


    罗珊娜端来热气腾腾的饮子,朝两人笑道:“严郎君、蔺郎君,这是本店开业赠送的牛乳茶,不妨尝尝看?”


    两人跟罗珊娜打了招呼,又捧着杯子喝了一口,沈记店里燃着火盆,再加上热气腾腾的牛乳茶,瞬间驱散了方才站在街上的寒气,不由发出满足的喟叹。


    蔺主簿笑眯眯道:“小娘子,给我们介绍介绍你家的菜肴?”


    罗珊娜身边忽然露出一个女童的脑袋,指*着一侧的墙上,脆生生道:“二位郎君,那便是我们家的菜牌。”


    两人瞧见这小女童,都是有些惊奇:“小娘子,你又是哪位呀?”


    女童行了一礼,有模有样道:“回禀二位郎君,我是尹七娘。”


    一听这姓氏两人便已猜到,眼前这一本正经的小女娃,定然是东家尹娘子的妹妹了,不由饶有趣味地逗起了她:“原来是尹七娘啊,那便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菜肴,如何?”


    “好呀!郎君,我家的菜牌分为今日推荐、招牌菜、特色菜几种……”


    罗珊娜见七娘讲的头头是道,便告辞去招呼其他客人了。随着尹七娘的介绍,严、蔺二位郎君则兴致勃勃地看起了菜牌。


    只见招牌菜一栏,有他们曾品尝过的樱桃肉、粉蒸排骨、黄焖鸡、紫苏焖鸭、果木烤鸭等;在特色菜一栏,又有颇具各地特色、或是名字奇奇怪怪的竹荪酿肉、关中酿皮、梅干菜锅盔、炙烤鸡肉披萨、焦糖烤布蕾……


    而最上面一栏的今日推荐,则是几道最近的时令菜:豆酱焗蟹、蟹黄拌面、毛蟹炒年糕以及蟹粉豆腐。


    最近正是蟹子最肥的季节,神都城又是水路畅达,自然也盛产蟹子,城中百姓一向热爱吃蟹,只不过平日里的吃法,或者是水煮、清蒸,或者是用饴糖腌渍,制成“糖蟹”,沈记的这几种吃法,倒是未曾听说过。


    “那我们便尝尝这应季的蟹子吧,劳烦尹七娘啦!”


    尹七娘一一记下,又拍着胸脯保证道:“二位郎君放心吧,我们沈记出品的菜肴,保管令您满意!”


    隔壁的一张胡桌上,正坐着五六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围在一起轻声地闲聊着。


    为首的正是沈老太太,另外几位则是她多年的老姐妹,听说今日沈记重新开张,便都来捧场。看着这满堂的宾客,几人都露出羡慕的神色,纷纷夸奖起来。


    “老姐姐,你家三娘真是能干,想不到短短一年,便拿回了沈记!”


    “你家大郎也不容易,折腾了这么一趟,如今可算苦尽甘来了。”


    “这不是七娘吗?她小小年纪便能招呼客人喽!”


    “不过怎么没见你家儿媳?”


    对着老姐妹们的夸奖,沈老太太挨个儿道了谢,又笑吟吟道:“儿媳正在厨房呢,她如今手艺可好了,赚得比大郎还多呢!”


    陆娘子这会儿确实在厨房,她虽然也是沈记的半个东家,但相比于抛头露面、招呼客人,却是更喜欢泡在厨房中。


    拿起一篓膏满黄肥的蟹子,帮厨早已将其洗净,她挥舞起菜刀切成两半,再用勺子挑去内脏,在切口处沾上少许干面粉,下入油锅之中翻炒。


    这回沈记重建,其他地方都是按照原本的图纸,唯有厨房却是尹遥重新设计的。


    比起原本的厨房,不仅扩大了一倍,而且还造得十分宽敞明亮,除了传统的灶台外,她又专门砌了三个烤炉、花大价钱订制了几口铁锅,煎炒烹炸样样儿都设计了专门的区域……


    陆娘子这会儿用的,便正是其中一口铁锅,铁锅导热快正适合爆炒,不过片刻蟹子外壳便已变红,冒出阵阵鲜香的味道。


    捞出蟹子,重新下入以稻米制成的白茧糖,也就是年糕片,继续翻炒至其变软、浸透了油花儿后,将蟹子重新倒回,加入酱油、米酒、饴糖调味儿、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这道大火爆炒烹制而成的毛蟹炒年糕,蟹肉鲜嫩甘甜、年糕则是软糯弹牙,辅以浓油赤酱的调味风格,汤汁儿亦是醇厚鲜美,一上桌便引得客人们大快朵颐。


    她身后的一排排小砂锅中,则正咕嘟咕嘟煮着一锅锅豆酱焗蟹,乃是出自郑师傅之手。


    洗刷后的蟹子,掀开外壳、去除内脏、斩成块儿、再拍裂蟹钳。


    砂锅中热油并下入大量蒜瓣煎至表面金黄,将蟹块儿整齐地码在蒜瓣上,,捣成泥的豆酱均匀涂抹在蟹块表面,上面盖上蟹壳,沿锅边淋入少许沸水,加盖大火焗透。


    这道菜的精髓在于选用的豆酱,它并非平日里常吃的传统豆瓣酱,而是以黄豆、粗盐、面粉等原料,混合发酵并晾晒而成的,尤其尹遥选的是两年期的老酱,经过充分发酵后,已激发了豆子所有的鲜味儿,色泽金黄、味道醇厚。


    豆酱与热油混合,形成了独特的咸香风味儿,经过砂锅焗制后,金黄的煎蒜瓣已是化成了渣儿,附着在蟹子下方,几种调料相互融合,使得蟹肉兼具焦香与嫩滑,正所谓清而不淡,鲜而不腥!


    胡大郎如今已成了沈记的帮厨头头,他带着手下的另外两个小帮厨,从蒸锅中取出蒸熟的母蟹,掀开外壳,用勺子挖出蟹黄盛到碗中,再以筷子灵巧地剔取出蟹肉、撕成细丝。


    沈龄带来的大厨万师傅,则是在锅中热油煸炒姜丝,再加入拆出来的蟹黄,以锅铲将蟹油轻轻压出,翻炒出油后加入酱油、饴糖与粗盐调味儿,再撒入少许胡椒粉,制成鲜美无比的蟹黄酱。


    面条下锅煮熟捞出盛到碗中,浇上一勺儿香喷喷的蟹黄酱拌匀,再佐以少许嫩姜片,中和蟹肉的寒性,每一根面条儿都裹满了浓郁的酱汁儿,便是一碗醇厚鲜香的蟹黄拌面!


    三人身旁的另外一口陶釜中,亦是小火炖煮着美味。


    拆出来的蟹肉经过炒制后,又加入高汤煮开,下入切成小块儿的豆腐,炖煮半刻钟后,以粗盐及胡椒粉调味儿,再用生粉水勾芡、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便是鲜美嫩滑的蟹黄豆腐了!


    随着一道道美味佳肴被端上食桌,蟹子的鲜美味道充满了整个小楼,原本人声鼎沸的厅中,一时间居然安静了下来,只听到迫不及待品尝美味的声音。


    过了片刻,才忽然有人惊叹道:“竟有如此美味!”


    他这一声响仿佛咒语般,瞬间开启了客人们的话匣子,纷纷赞赏起来,声音竟比方才还要嘈杂,差点儿掀翻了屋顶呢!


    尹遥看着屋里客人们大快朵颐的样子,不禁对自个儿今日这开门红十分满意。


    身后传来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三娘,我们来晚了。”


    尹遥忙回过头来,只见是张寺丞一家三口,一道儿来了沈记。


    她上前迎了过去,挽着窦二娘的胳膊笑道:“我晓得你最近忙,能来便已是意外之喜了。”


    窦二娘亲昵地拍了拍她的手臂,笑叹道:“前阵子我妹子生产,最近我们又忙着搬家,还真是忙坏了!”


    说着她又有些惋惜道:“原本还想着咱们能继续做邻居呢,没想到如今倒是见一面都难。”


    前几个月择善坊中,恰好有相邻的两所宅子出售,窦二娘还曾约尹遥一道儿去看过。


    张家看上了那所大的,另外一所略小些的,却是十分投尹遥的眼缘,而且择善坊地处神都城中心,不论是距离皇城还是距离南市都十分便捷,两家本都商量好了,一道儿买下来做邻居。


    结果计划不如变化快,后来沈家的钱都投进了沈记的重建中,搬家之事便只能暂且搁置下来……


    尹遥执着她的手笑道:“放心,我再努力赚赚钱,想必过不了多久,就能攒到买宅院的银钱,到时咱们再做邻居!”


    窦二娘戳了戳她的鼻子,笑道:“好好好,咱们来日方长。”


    七娘喜笑颜开地走了过来:“张郎君、窦娘子,跟我来吧,阿姐给你们留好了雅间儿呢!”


    张小郎君凑过去,朝她笑道:“七娘,你怎么不同我打招呼?”


    七娘瞪了他一眼:“你昨儿朝夫子告我的状,还想我搭理你!”


    好在择善坊距离南市十分近,尹遥几人每日便带着七娘出门,仍将她送到张家读书,这两日也不怎地,两个小家伙倒是闹了些矛盾,看他们两个拌嘴的样子,几个大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这会儿沈记的门口,杂耍班子已经离去,胡二郎也带人将爆竹堆清走了。宽敞的街道上,这会儿却有个路过的人愣在了原地。


    过了半晌,那名长相淳朴憨厚的中年汉子才揉了揉眼睛,喃喃道:“瞧着有些像……又不大像……”


    门口两个小孩儿正拌着嘴,尹遥的目光却对上了街上的中年汉子。


    她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快步走下台阶:“叔,是你吗?”


    直到她走到面前张口唤人,中年汉子这才反应过来:“哎哟,真是三娘啊!”


    尹遥展颜笑了起来,又回过头喊道:“七娘,快过来,看看是谁来了?”


    七娘听到阿姐的呼唤,忙噔噔噔跑下台阶,抬头看着来人脆声道:“叔!”


    “诶,诶!”汉子显然十分激动,轻轻摸了摸七娘的头,“七娘长高了!”


    这中年汉子不是别人,正是尹家姐妹住在华阴时,隔壁的馎饦店的店家,也是从小看姐妹俩长大、一直颇为照顾的邻居阿叔。


    一番激动的相认后,尹遥却觉得有些不对,对方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衣衫,背上还背着包裹,看起来风尘仆仆的,与每个前来神都城讨生活的异乡人,都没什么两样儿。


    可阿叔原本馎饦店开得好好的,怎么会如此落魄呢?


    仿佛感受到了尹遥的疑惑,汉子叹了口气道:“叔的铺子被人霸占了……”


    尹遥一下子明白了,不论城中还是乡间,争产之事都屡见不鲜,难怪会背井离乡来神都城讨生活。


    她不欲勾起对方伤心事,忙笑道:“没事儿,叔,先进去吃口饭吧,其余的事儿我帮您想法子!”


    将汉子迎进沈记,安置在了沈老太太隔壁桌,罗珊娜端来饮子,尹遥安排手下的伙计张罗些吃食,时不时还与左右的客人寒暄几句,尹七娘则是给他介绍起了沈记的招牌菜……


    汉子看着眼前这姐妹俩:三娘完全没有当日畏缩软弱,而是自信爽利、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手下的伙计们也对她十分信服;至于七娘,比起离开华阴时,个头窜了不少,讲话也条理分明,一看就是读过书的……


    一盘盘美味佳肴被端上来,听闻这是曾在华阴照顾过姐妹俩的,沈老太太忙向其道谢,沈龄也过来,说有什么能帮忙的定要开口,倒把他弄了个手忙脚乱。


    汉子欣慰地抹抹眼睛,看来姐妹俩如今过得很好,沈娘子的在天之灵,定然可以放心了!


图片    【星座小说】XinGzuoXs.COM【星座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