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番外1武德雨小杜先生番……


    大业十三年夏,晋阳。


    噌噌噌两步,李小六爬上了刘文静的家门,爪子嘭嘭扣响门环。


    “刘先生!刘先生!”屋门吱呀开启,露出男子一张俊秀面容。


    刘文静虽已年过不惑,但是生得漂亮,举手投足飘逸洒脱,李小六一时看得愣住了。


    “李小娘子?”他讶问。


    李小六眨了眨眼:“是我,我哥哥让我请你去吃饭。”


    “昨日不是才——”


    她猛点脑袋:“哥哥意犹未尽,今日还要请您再吃,这次换了家店,菜品不一样的。”


    他略微思忖,俄而点了点头。


    微笑道:“既然李小娘子亲自过府邀请,刘某岂有不从之理?”


    李小六咧起了嘴。


    继昨日第一次在酒楼里认识他,这是她第二回见到刘文静。


    后来李小六与远在洛阳的裴行俨重新续联,两地来往通信,书札穿越关山南北,两位经历不同,心性却同样真挚的少年就此成为笔友。


    李小六盼望着能和裴氏一家在长安见面,只要哥哥一朝攻下洛阳,这个愿望便能实现。


    可就在部署攻取洛阳的前夕,李小六听闻了她的朋友一家灭族的讯息,也即为,她从此再也见不到可爱的小裴郎君,和他和蔼可亲的阿耶裴大夫了。


    她难过得伤心欲绝,吃不下饭,泪眼迷蒙中,看见姿容俊美的男子缓缓踱了过来。


    “小六?”


    她抬起头,看见了刘文静。


    “为什么……为什么要有离别……”女孩哭着说,“我无法接受,我要小裴郎君回来。”


    可他没有说人死不能复生,请节哀顺变这样标准而不失安慰的话,他抚了抚李小六的脑袋,叹息一声,道:“其实小将军并未离开你。”


    “他只是换了另种方式陪伴了你。”


    李小六摇了摇头,说不懂。


    刘文静微微展容:“小六遇到过的每一个人,都终将与你告别,但你会从这段经历中获取到珍贵的回忆,他们会化作你的一部分,从此长久与你相伴。”


    李小六抹抹泪,睫毛上挂着湿润的水滴,向安慰她的男子感激地说谢谢。


    “那文静先生会离开我吗?”她又问。


    刘文静一怔。


    旋即牵唇:“刘某永不会离开秦王,自也不会离开小六。”


    那就好。在她眼里,文静先生是哥哥的智囊,他们不会分开。


    这是她第三次与刘文静对话。


    武德二年社日,李小六在万年县与长安县的接壤处安放了一个大转盘,才布置了不久,顿时吸引了许多居民与过往行人围观。


    规则很简单,首关先是玩投壶,十中八者才能参与转盘关卡,若能抽中最高奖,则可获得李小六亲笔所画屏风一幅,其余二三等奖则是不同奖品若干。


    “小李将军来不来玩?”她第一个便拉李靖。


    李靖在弟弟的鼓动下,挽袖投掷,手臂一抛,顷刻十发十中。


    “好!”围观人群顷刻欢呼,“无愧为韩擒虎将军之甥!”


    彼时的李靖还未崭露头角,大家对他最大的印象便是身为隋朝重臣,一代名将的舅舅韩擒虎。


    “小李将军真棒!”李小六鼓掌,随即将他拉至梧桐树下的转盘前,笑眯眯地弯下腰,“请小李将军抽奖。”


    李靖道谢,而后启动转盘,半晌后停滞,指针指向三等奖。


    运气不够好,李小六摸摸脑袋,惋道:“好可惜。”


    三等奖是一个大箱笼里杂七杂八的物件随机赠送一样,她蹲在地上,吭哧吭哧掏了半天,最后千挑万选摸出一具护心镜。


    捧入手里,她跳起来递予他,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给,小李将军!”


    她想这一定适合他,果然,在李靖那张向来不苟言笑的面容上,看见了他挽起的唇角。


    “多谢小六,靖很喜爱。”他接过护心镜,珍重地放入怀中。


    为表回馈,李靖当即摘下了自己随身佩戴多年的白玉班指。


    这太宝贵了,李小六不好意思接受,摆手摇头:“小李将军还需要用它拉弓射箭呢,我不能收。”


    李靖却坚持,将班指塞入她掌心,道:“靖身为武将,家中自还有许多,小六务必收下靖的心意。”


    于是李小六只得勉为其难地收下了小李将军的馈赠。


    这边的热闹早吸引了不少熟人,就连内敛寡言的房遗直也在房玄龄的鼓励下,参与挑战得到了奖品。


    瞅了眼抱在襁褓里的弟弟房遗爱,她赠了一件孩童玩耍的绣球,房玄龄回礼了一部古籍,令李小六直呼玄龄先生还不如不要送了。


    众人立时忍俊不禁。


    大家依次前来挑战,有输有赢,输的大多是于志宁这样的文官,他们也不丧气,反而都乐呵呵与李小六攀谈叙话。


    最后刘文静也到了场。


    李小六没想到,他这般看上去温雅清润的谋臣,竟然玩投壶也这么厉害,不仅百发百中,还中了个双贯耳。


    观者无不抚掌,纷纷喝彩。


    一个美男子带来的关注度就是不一般,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转动圆盘,不偏不倚,刚好正得一等奖。


    李小六欢欢喜喜地撸袖为他画屏风,并且礼物清单里又多了一件刘文静的赠品:一条据称与他女儿同款的时兴披帛。


    当时的她兴高采烈地收下了礼物,却不知道,这是她第四次见到文静先生,也是最后一回见到他。


    因为再次听到他的名字时,已经出现在了李渊下令处斩的诏书上。


    李世民百般求情而不得,李渊似乎铁了心要明正典刑,理由不过是一场遭人构陷的不存在的谋反。


    听上去就很牵强,心直口快的李道宗私下里告诉她,真实原因是作为李世民的谋谟重臣,李渊舍不得动儿子,便让刘文静成为了东宫与秦王府斗争的牺牲品。


    李二郎因悲伤食不下咽,再三奔走力请朝臣游说父亲,李小六跑去求李渊,可是这回李渊拒而不见,下定决心的他听不进任何人的说情,哪怕是女儿,他也直接奉送了一碗闭门羹。


    天外下起了蒙蒙细雨,李小六茫然地站在烟雾中,眼神干涸,神情发愣地望着李渊的殿宇。


    她想不明白,慈爱亲切的阿耶,怎么会那样漠视有功之臣的性命,而且是那么好的文静先生。


    她不停地拍响阿耶的屋门,可是那日李渊到底还是没有见她。


    她只能眼睁睁地被迫听到刘文静被处刑的消息,并且刘家的仆役奉子女的命令将屏风返还。


    幸好还未送至李小六手中,便被冒雨来寻她的杜如晦拦住了。


    “杜先生,郎君吩咐小人把公主之物完璧归赵。”


    “先给我罢。”他对着仆役说。


    连日小雨连绵,他慢慢走到女孩面前,发现李小六抱着膝盖,正蹲在台阶上哭。


    “我其实想通了,人与人终有一别。”她抽噎道。


    他伸出手掌,将她从阶上扶起,视见女孩通红的双目。


    “那你又为何流泪呢?”


    “我也不知道。”她摇头,“可我就是难过。”


    或许是怜惜刘文静临刑前的那声“高鸟尽良弓藏”,或许是对救不了朋友的无能为力,又或许是直面死亡的无尽感伤。


    种种情绪交杂混织在一起,让她无法释怀。


    “小杜先生,劳烦你帮我把这个还给文静先生的女儿。”她拭去泪痕,从袖中取出一条披帛。


    “为何?”杜如晦诧问。


    “文静先生和他的家人应该不会再想和我们李家有瓜葛了,我这辈子应该也不会再戴上它了。”


    想起那架被他拦下的屏风,杜如晦缄口,将披帛从她的手中接过。


    他并非是轻易屈服于情感之人,相反,他素来冷静从容,抉择果断,初时他以兄长的身份陪伴她,自认与房玄龄侯君集等众并无不同。


    可他终究还是被少女明媚率真的性情叩开心门,为这颗璞玉般未经打磨,始终澄澈的瞳眸而悸动。


    然而她不出所料地拒绝了他。


    他尝试再作争取,只是母亲以死相逼,声称如若不娶韦家的女儿则断绝母子情系,她诚然知晓他的底线,精准地攥住了世家孝子的经脉。


    韦氏柔婉娴静,他常年不留长安,便是韦氏为他打理家宅上下,侍奉婆母,照顾未成年的幼弟,他自然对妻子心生感激与尊敬。


    但是大都好物不坚牢,美梦难留,不过数年后韦氏染疫病故,留下孤子无人教养。


    母亲便再次做主为他续弦,大约是知晓与她已再无可能,他便平静地接受了母亲的安排。而这位继室妻子与韦氏相同,俱是大家闺秀的容貌与举止,对待丈夫的关切亦无微不至。


    他敬爱妻子,妻子也以同等的爱回馈于他,与他举案齐眉,彼此尊重。


    她为他抚养长子,一年后又诞下次子,望着一长一幼两个孩子围绕膝下,妻子坐在灯火旁缝补针线,是他在兵戈之外难能觅求的安宁,他纵漂泊半生,也难免为这样的家常温馨而打动。


    而李惜愿那样的性格,其实毋论选择孰人,哪怕一个人与岁月独守,她也容易得到幸福。


    她时常能满足于生活中无意发觉的瞬间,哪怕是一棵树发了新芽,一朵芙蓉绽开花瓣,就连地上蜉蝣群起搬家,她也能为之惊叹,这样的人,嫁了他反而成了她的拖累。


    他这般怅然地想着,耳畔响起妻子的询问:“夫君?孩子的行装俱已打点好,我们该启程了。”


    杜如晦方如梦初醒。


    纵然被皇帝为平衡朝局逐出长安,并下诏永世不得归,妻子也毫无怨言,一声不吭地携上两位幼子,与他登上了离开京城的马车。


    他们与房玄龄一家一道在雍州另寻屋舍居住,又辟两亩良田,表象以农耕自娱,实则仍密切关注长安动态,等候为这场蛰伏九年的定鼎之争撷取一个结果。


    终于,来自长安的快马疾驰至檐下。


    “秦王请二位先生速归王府,先生勿有犹豫,疾随敬德前去。”尉迟敬德滚鞍下马,拱手道出来意。


    他一刹视见男子腰间的佩剑。


    房玄龄尚有对亲人安危的挂牵,毕竟当初李渊明令,若私自踏上京畿土地,则全家斩杀无赦。


    杜如晦却率先长揖一礼,慨然应诺。


    君臣知遇之恩,千古难逢,如今早到了回报的时刻。


    更何况,士大夫当治国平天下,此一去,他们将大获全胜,缔造一个全新的帝国,迎来四海,万国,乃至史书上空前的辉煌。


    这正是他与房玄龄共同的理想与志向。


    见他翻身上马,房玄龄也再无推脱,紧随其后而去,三骑衣袍于夜风中鼓鼓飘曳。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秦琼、房玄龄、杜如晦、侯君集、屈突通一众腹心入朝,于玄武门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察觉异常,当即调转马头,李元吉连射数箭,因慌张皆未成功,秦王跃马,张弓睨准目标,一箭霹雳弦惊,箭头正中太子胸腔,太子应弦而倒。


    秦王目中掠过一顷恍惚,然很快恢复神情,此刻绝无时间分心。


    李元吉呵马追赶,秦王马却受惊,奔向一旁树林,马上人顿教枝梢挂住,猝然自马背上摔落。


    李元吉大喜过望,正欲取弓勒死兄长,那弦已搭上了秦王脖颈,眼见命在旦夕,千钧一发须臾,尉迟敬德大喝一声,纵马杀到。


    李元吉大惊撤退,尉迟敬德扬鞭追上,迅速将其射杀。


    此时东宫心腹薛万彻等人闻变,欲为太子报仇,当即率领精兵杀向秦王府,尉迟敬德狂奔赶至,提首级示与东宫旧部,薛万彻大哭,逃入终南山中。


    正在泛舟的李渊身被控制,只能下敕令叫停东宫军马的反击,眼看次子泣涕而入,伏跪于地,声称罪该万死。


    至此,历时近十年的东宫之争落下帷幕,归于尘埃落定。


    而他们的时代终于到来,从此君臣将并列一道,高立庙堂之上聆听山呼与颂扬,书写他们新的篇章。


    这时杜如晦忽然发觉,原来多年前李小六询问他甚么是建安风骨,甚么是魏晋风度,其答案最终在今日揭晓。


    群星荟萃之际,风起云涌,这便是贞观气象的开端。


图片    【星座小说】XinGzuoXs.COM【星座小说】